[拼音]:shanghai jiaotong daxue

[英文]: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

中国一所多科性理工科大学。设在上海。前身为创办于 1896年的南洋公学。 初创时期,先后设立师范院、经济特科、 商务班、政治班。1907 年起设定铁路专科,后又相继设电机专科、船政科、驾驶班等。学校性质逐渐向工科发展,并注意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。30年代初期,学校建成包括理、 工、 管理 3个学院的体系;并形成了“工为重点,理为基础,兼学管理”的教学思想;树立和发展了“求实学”、“务实业”的优良学风,使学校逐渐成为当时中国著名学府。1911年辛亥革命后,改为南洋大学堂;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,分上海、北平、唐山 3校。在上海的称交通大学上海学校,于1922年改名交通部南洋大学;1928年又改名为交通大学,并与北平、唐山部分重新合校。抗日战争期间,学校辗转内迁,1940年在重庆成立分校,1942年改为总校,1945年迁回上海。1946年,学校恢复理、工、管理 3个学院,设有17个系,2个专修科和1个研究所。

1949年上海解放后,学校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。50年代初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,学校设有造船工程、机械制造、动力机械制造、运输起重机械制造、电工器材制造、电力工程、电信工程等 7个系和金工工艺、切削工具、锻压、焊接、热处理、铸工、工业企业电气化、电机等 2年制专修科。1957年交通大学分设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,实行统一领导。1959年,交通大学两部分分别独立建校,称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。

随著现代化科学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,上海交通大学有很大的发展,更新了绝大部分系科和专业,设定了自动控制、船舶动力、工程物理、无线电、船舶制造、电机工程、冶金、机械制造、机车等 9个系和基础课教学部。1966年,在校学生由解放初期的2200馀人增加到6000馀人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学校教学工作停顿了 7年。1976年10月以后,为了加强学校的领导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兼任校务委员会主任。现任校长是著名燃汽轮机专家范绪箕。

交通大学有光荣革命传统。在1919年“五四”运动中,进步师生就曾高举“外争国权,内除国贼”的大旗,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面。1925年“五卅”惨案中,交大学生陈虞钦烈士被英国巡捕枪杀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,交大进步师生英勇斗争,走在学生运动的前列,其中穆汉祥、史霄雯烈士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。

学校有优良的办学传统,一贯提倡“求实学,务实业,苦干实干”的精神。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, 逐步形成了“起点高、 基础厚、要求严”的办学传统。1978年以后,学校恢复了应用理科和工业管理专业,建立了文学艺术部等。逐步建成了多科性综合性的理工科大学。学校重视科学研究,现有船舶及海洋工程、动力机械工程、材料科学与工程、计算机科学技术、工程力学、系统工程、交通运输规划、大规模积体电路和电工及自动控制和上海模具等10个研究所。为发展边缘学科,学校相继成立了能源、海洋工程、系统工程、环境保护工程、生物医学工程和热科学等6个跨系学科委员会,协调跨学科的科研任务。学校的科研工作有了很大发展,至1983 年,已完成科研专案553项, 获得国家有关部委及省市的重大科技成果奖143项。

1983年,学校设13个系(20个专业):船舶及海洋工程系、动力机械工程系、电工及计算机科学系、电子工程系、材料科学及工程系、机械工程系、应用数学系、精密仪器系、应用物理系、工程力学系、应用化学系、工业管理工程系、科技外语系。本科除个别专业学制为5年外,均为4年。

此外,学校设有文学艺术部,计算中心、理化中心、船模与海洋工程试验水池、电镜等67个实验室,并且正在建造一幢现代化的图书馆。

1983—1984学年,学校有本科生4726人,专科生543人,研究生713人,进修班、夜大学和各种短训班学生1094人;有 教师1970人,其中教授64人,副教授289人,讲师1049人,助教501人。此外,有教学辅助人员652人,兼任教师7人,专职科研人员580人,聘请外国专家159人。

从1896~1949年的53年中,学校共培养毕业生5044人,研究生36人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34年中,共培养了本科大学毕业生30399人,研究生816人,业馀大学生789人。他们已成为中国工业交通和科技战线的骨干力量。

1978年后,学校除大力发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外,为了对外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,投资创办了“南洋国际技术公司”。1983年9月起正式对外营业。(见彩图)

更多信息: 卡接 下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