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拼音]:Duoge

[英文]:Togo

非洲西部几内亚湾沿岸国家。陆界布吉纳法索、贝南、迦纳。国土狭长(南北长 600公里)。面积5.66万平方公里,人口283.8万(1984)。分为5个行政区,首都洛美。

自然条件

地势中部高南北低。南部滨海低地为宽30~60公里、 海拔60~100米的红粘土台地,土质肥沃,为富庶农业区,并盛产磷矿石。哈霍等河下游河口被海岸沙坝封闭,连成多哥湖。东部高平原由海拔300和600米的两级侵蚀面组成,多穹状岛山,为矽质粘土。中部多哥-阿塔科拉高地海拔500~700米,主峰鲍曼峰海拔986米,山体由坚硬的砂岩和石英岩组成,剥蚀强烈,地形崎岖。西段多哥山具块状山特征,林木繁茂,矿藏有铁、铝、铬、黄金等;东段阿塔科拉山为双列平行褶皱山,中段山鞍部为南北通道。北部芒戈盆地为发育在砂岩上的低平原,海拔200米,奥蒂河自东北入境斜贯平原,河曲发育,雨季常氾滥成灾。西北隅为海拔300米的切割高原,伴随的庞戈陡崖气势雄伟,结晶体蕴藏有锰矿。国境处于赤道季风区,盛行西南季风。年平均气温24~27℃,变幅小。由于距海远及地形影响,各地降水差异显著。中部山地降水量高达1500~1700毫米,其南北分别为1000和1300毫米;沿海地区因盛行风向与岸线平行,雨量最少,洛美仅893毫米。以北纬8°线为界,北部雨季(3~10月)和干季(11月至翌年2月)交替明显;南部有3~7月和9~11月两个雨季,其馀月份为干季。干燥的哈马丹风仅见于1、2月间。中部山区雨量丰沛,自然植被为热带雨林,其馀大部为热带稀树草原;海岸沙丘多波巴布树(猴面包树)和椰林;南部红粘土台地土层深厚,表土持水力强,半野生油棕树广布;芒戈盆地旱涝频繁,土质瘠薄,是粗放牧业的稀树草原。

居民和发展简史

西非人口稠密国家之一,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 50人。其中滨海与东部100~200人,中、北部仅5~10人。 1975~1980年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8.9‰。城市人口比重17.4%(1981)。境内部族众多,主要有南方的埃维簇和中北部的卡布雷族。埃维族善农耕、渔猎,卡布雷族以擅长梯田构筑和精巧的手工艺闻名,两大族分别佔总人口46.5%和22.4%。还有米纳、豪萨等族。居民中50%信奉原始宗教,30%信奉基督教,10%信奉伊斯兰教。通行埃维、卡布雷、达哥姆巴语,官方语言为法语。

中世纪时,境内曾出现一些部落王国,埃维人在14世纪从东面的尼日河谷迁入。15世纪起葡、英、法等殖民者相继侵入,在沿海贩运奴隶和掠夺黄金。1884年沦为德国保护国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东、西两部分被划为法、英两国的“季任统治地”,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为讬管地。1957年西部并入迦纳。 东部于1960年4月27日宣告独立,成立多哥共和国。

经济地理

工业基础薄弱。独立前仅有棉纺、榨油、锯木等小型工厂。独立后兴建起炼油、纺织、啤酒、水泥等大型工厂,主要集中于首都等南部城市。其他还有染料、五金、日用化工、自行车装配等工厂,以及牙雕、木刻、草编等手工艺制品厂。1961年起沿海地区磷矿石的开采和出口,使多哥跃居世界主要磷矿石生产国之列。磷矿储量达1亿吨,是富含磷酸钙78~82%的优质矿,1982年产205万吨,出口值已超过传统的可可和咖啡等农产品,佔出口总值46.7%(1980)。1981年工业产值佔国内生产总值的17%。

20世纪初修建海上锚地和通内地及邻国的铁路、公路,促进了经济和城市发展。交通系统以南北为主。首都洛美是全国最大港口和交通中心。1982年公路长7700公里,其中沥青铺面1300公里。由洛美东至阿内霍,为迦纳至奈及利亚沿海公路的一部分,向北纵贯国境通布吉纳法索,西北至帕利梅通迦纳,是贯通经济作用产区和邻国的重要公路。铁路总长570公里,洛美东达阿内霍的椰干线、北通帕利梅的可可线和布利塔的棉花线,均为中部高原的经济作物输出线。海岸受拍岸浪冲击,船舶不能直接靠岸,自20世纪70年代起洛美港不断改善深水靠岸条件,并在东面的佩梅修建磷矿石码头,有专用铁路直通哈霍讬埃磷矿区。1982年货物吞吐量 269万吨。主要贸易物件是法国等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,出口咖啡、可可、磷矿石,以及棉花、棕油和花生等;进口燃料、机械运输装置、石油化工产品、纸张、金属、棉纺品等。

旅游业发展较快,沿海海滩,潟湖风景优美,是重要旅游区,1982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,旅游收入成为仅次于磷酸盐、可可、咖啡的第四大外汇收入来源。

更多信息: 美高梅官网地址 AG